工业视频内窥镜的焦距调节方式直接决定了图像清晰度与检测效率。目前主流方案可分为四大类,每种方式适应不同工况与预算需求。
首先是手动旋钮式,探头根部设有微型齿轮组,检测人员通过旋转外套管上的拨轮,带动内部透镜前后移动2-6mm,实现物理调焦。这种方式结构简单、成本最低,适合管线检测等静态场景,但需双手操作,在油污环境下易打滑。
其次为电动伺服式,采用微型步进电机驱动音圈马达,通过按钮或脚踏开关控制,可实现0.01mm级精度调节。某品牌最新型号更集成霍尔传感器,能记忆10组焦距位置,在汽轮机叶片检测时可一键切换不同深度焦点,效率提升40%。
第三种是液态透镜技术,在探头前端封装电润湿透镜,施加电压改变液滴曲率,毫秒级完成焦距切换。某石化企业用于反应釜检测时,无需退出探头即可在3cm-∞范围内连续变焦,避免频繁插拔造成的密封件磨损。
最后是激光测距辅助的自动对焦,通过TOF传感器实时测量探头与管壁距离,算法驱动电机补偿焦距误差。某核电站案例显示,在Φ50mm管道内以5cm/s速度推进时,自动对焦使图像模糊率从23%降至1.7%。
值得注意的是,高端机型开始采用混合方案:基础焦距由液态透镜快速粗调,再通过电机微补偿,兼顾速度与精度。这种"双模协同"设计正成为精密铸造缺陷检测的新趋势。
https://www.evidentscientific.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