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的光学系统是其能够实现高分辨率成像的核心部分。与传统显微镜相比,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的光学系统更加复杂且精密,它通过一系列光学元件的协同作用,实现了对样品的高对比度、高分辨率成像。
光学系统的组成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的光学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关键部分:
激光光源: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使用激光作为光源,激光具有单色性好、方向性强和亮度高的特点。常用的激光波长包括488纳米(蓝光)、561纳米(绿光)和640纳米(红光)等,这些波长可以根据不同的荧光标记物进行选择。
扫描系统:激光束通过一个扫描系统(通常是振镜)在样品上逐点扫描。振镜可以快速地改变激光束的方向,使得激光束能够在样品的平面上逐行扫描。
物镜:物镜是光学系统中的关键元件,它将激光聚焦到样品上,并收集从样品反射或发射的光信号。物镜的数值孔径(NA)和放大倍数直接影响成像的分辨率和视野大小。
共聚焦光阑:共聚焦光阑(pinhole)是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的核心部件之一。它位于物镜的焦平面上,只允许来自焦平面上的光线通过,从而排除焦平面外的杂散光,提高图像的对比度和清晰度。
检测器:检测器用于接收通过共聚焦光阑的光信号,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常用的检测器包括光电倍增管(PMT)和雪崩光电二极管(APD)等。
光学系统的工作原理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的光学系统工作原理如下:
激光聚焦:激光束通过扫描系统和物镜聚焦到样品的某一点上。这个点被称为焦点,是成像的起始点。
样品激发:激光束激发样品中的荧光标记物或反射光信号。荧光标记物在吸收激光能量后会发出特定波长的荧光。
光信号收集:物镜收集从样品反射或发射的光信号,并将其聚焦到共聚焦光阑上。
共聚焦检测:光信号通过共聚焦光阑后,焦平面外的光线被阻挡,只有来自焦平面上的光线能够通过光阑到达检测器。
信号转换与图像重建:检测器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计算机根据扫描位置和信号强度重建出样品的二维或三维图像。
优势与应用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的光学系统通过共聚焦技术排除了焦平面外的杂散光,使得成像具有更高的对比度和分辨率。此外,逐点扫描的方式使得它可以生成样品的三维结构图像,这对于研究细胞、组织和材料的内部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材料科学和纳米技术等领域。例如,在细胞生物学中,它可以用于观察细胞内的蛋白质分布、细胞器结构;在材料科学中,它可以用于分析材料的微观结构和缺陷。
https://lifescience.evidentscientific.com.cn
